各学院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根据2024年全国、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知、《河南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第八届普通高等学校“出彩中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要求,2024年我校将继续组织开展全校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下简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二、活动内容
1.“返家乡”专项实践活动
紧紧围绕“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主题,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将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论党的青年工作》、《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一、二卷)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指引和生动教材,进一步动员引领青年学生在投身基层建设、服务家乡发展中坚定信念、增长本领、作出贡献。
(1)岗位实习实践。开展政务实践,组织学生深入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等工作一线,在具体岗位上承担工作,增进对国家治理体系运转逻辑和工作方式的了解。开展企业实践,匹配好学生专业方向与企业岗位需求,参与企业实际工作。开展兼职锻炼,组织安排学生到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团组织兼任团干部、参与实岗锻炼。
(2)乡情民情考察。开展家乡发展观察,组织学生深入开发园区、农业科技园区、特色产业基地等,了解家乡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感悟家乡发展变化。组织学生深入田间地头、村屯农家,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国情民情,加深对家乡的真挚情感。倡导文化宣传交流,组织学生运用网络新媒体,宣传家乡文化,推广家乡物产,讲好家乡生动故事。
(3)服务家乡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组织学生开展生态保护、文明倡导等,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服务基层治理,聚焦温暖社区、活力社区、美丽社区、和谐社区建设,力所能及地参与基层治理日常工作。开展公益服务,组织学生在村、社区活动中心和青年之家等场所,开展科学普及、扶弱助残、课业辅导、自护教育等服务工作。组织学生立足所学专业,为乡村规划、艺术设计、文化传承等家乡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信息获取:请关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和家乡所在地的省、地市、县区团组织微信公众号,了解“返家乡”更多相关实践项目。
报名申请: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平台”—“社会实践”栏目入口登录“全国社会实践管理系统”—“返家乡项目”,按分类、区域搜索岗位信息,确认选择合适的岗位后,填报并提交报名信息,等待审核和系统提示信息,按信息指示开展后续操作。通过双向选择方式录取。
参加实践:返乡后按照当地团组织和用人单位要求,及时了解岗位、认知岗位、适应岗位,加强学习,高质量完成岗位任务;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保守秘密,积极主动参与具体工作,彰显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责任担当。
2.“出彩中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紧紧围绕“强国有我新征程实践筑梦向未来”主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实践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投身实践,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在实践锻炼中积累智慧,在社会熔炉中锻造品格,在搏击风浪中增长才干,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1)红色教育类。扎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遗产沃土,把史料史实和革命精神转化为教材,把红色教育基地、革命遗址、纪念馆等转化为课堂,推进红色实践教育课程和体验式教学有机互动,通过红色史料收集整理、红色故事宣传讲述、红色文艺编排展演、红色文创产品生产创作等形式,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精神洗礼,坚定跟中国共产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2)文化传承类。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原文化深厚土壤,锚定中华文明起源与传承脉络、优秀成果、文化遗产、民间文化艺术和传统工艺等,通过传统文化公益讲堂、传统手工艺品制作、非遗文化抢救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技艺训练等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学习和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感悟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巨大推动作用,坚定文化自信自强。
(3)生产实践类。突出高校专业特点和学科优势,结合地方产业需要和学生专业发展需求,主动对接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企业,组织学生参与到专业相关的生产、管理一线,促进课堂知识向生产、管理实际转化,并围绕技术难题、工艺难题、基层治理难题等进行专题研究,建立校政行企深度合作、产教学研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全面提高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促进行业企业提升竞争力。
(4)生态环保类。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深入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聚焦“双碳”目标下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生动实践,利用黄河流域、淮河流 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优秀成果,组织学生开展生态环保知 识宣传普及、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调研、乡村生态环境治理规划、环境保护项目攻关、生态旅游规划实践等活动,组织大学生前往环保实验室、垃圾处理厂等地参观学习,在实践活动中厚植 环保思想、增强环保意识,进而辐射带动全社会共同守护绿水青山、盘活绿水青山、共享金山银山。
(5)创新创业类。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创新创业工作室、创意中心、创客空间、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器等载体的作用,组织学生组建团队开展科研训练、产品开发、社会调研、学科竞赛、创业训练与实践等活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形成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为“两个确保”目标的实现输出更多优质人才。
(6)劳动实践类。立足高校和本地实际,深入挖掘学校及周边劳动教育资源,充分利用集教育功能、体验品质、成果应用于一体的劳动场所和设施,设计寓教于乐、寓教于动、寓教于心的劳动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意识培养、劳动技能训练、社会志愿服务等活动,使大学生牢固树立“劳动光荣”意识,养 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发扬光大。
(7)国情教育类。紧密结合高校专业特色,组织学生深入厂矿社区、田间地头等基层一线和边远地区,开展理论宣讲、建设规划、乡村振兴、技术推广、公益服务、文化宣传、支教支农支医等活动,让大学生在深入基层服务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厚植家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学会把理论讲到群众心坎、把技术用到群众生活、把专业知识转化为促进社会进步的能力、把复兴梦想变成服务人民群众的具体行动。
3.“三下乡”社会实践
2024年“三下乡”社会实践,主要从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文化传承、促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群众、民族团结实践等6方面开展。引导青年学生参与属地化、常态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团。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拓展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成果,组织和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贯通,努力掌握这一科学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寄语精神、《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一、二卷)等内容,面向基层群和青少年群体开展小规模、互动式、接地气的宣传宣讲。
(2)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组织青年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仪式教育、学习体验、调查研究等,深刻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树立爱党报国信念、担当时代使命责任。结合河南特色,在实地实景中感受、领悟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南水北调精神等的内涵,汲取奋进力量。
(3)中华文化传承团。组织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广泛开展和参与非遗展演、文物保护、艺术创作、展馆参观等实践活动,领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
(4)乡村振兴促进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精神,组织青年学生深入乡村特别是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运用专业知识开展科技支农以及卫生医疗、基层治理、生态环保等活动。鼓励通过在基层团组织兼职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乡村发展、投身乡村振兴。
(5)基层服务践行团。组织青年学生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在基层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紧密结合自身学科专业,广泛开展科技推广、健康义诊、教育帮扶、法治宣讲、金融普及、环境保护、粮食节约等特色实践服务。结合我省民生实事项目,扎实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进村(社区)行动,通过传播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普及安全自护知识、培育提升法治素养等,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远离伤害、健康成长。
(6)民族团结实践团。组织在内地学习的西藏、新疆等民族地区学生就近开展“民族团结我践行”主题实践,组织内地学生到民族地区开展“大国边疆 青春聚力”主题实践,通过生产劳动、政策宣讲、走访调研、结对交流等,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4.向基层报到
引领河南青年学子返回家乡参与实践、服务家乡建设发展,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工作中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积极参与到地方的政务实践、就业实习、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政策宣讲、科技创新、文化传承、学业帮扶、应急防汛、公益服务、生态环保等活动中。
5.专项活动
在2024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继续联合有关方面组织开展专项活动。全国层面主要包括:(1)组织青年学生重走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路线,在总书记去过的乡镇、街道、社区、农村等进行实地调研学习;(2)组织青年学生深入全国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实践活动;(3)依托革命传统教育场馆等,组织青年学生开展党史教育、红色研学等实践活动;(4)面向有关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等,结合青年学生专业特长,开展普通话推广、爱心医疗、教育关爱等实践活动;(5)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组织青年学生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特色产业调研、当地资源开发等实践活动。
除以上要求内容外,可根据自身专业、工作实际组织团队开展活动。
三、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要高度重视,把“三下乡”社会实践作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体系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和责任落实机制,确保每一名学生在校期间都能至少参加一次相关活动。要加强统筹协调,积极争取学生实践地对活动的支持,为活动开展提供保障。切实负起主体责任,做好宣传动员、立项报备、培训辅导、总结评价等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活动,结合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将社会实践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给予实践学分认定。
2.加强指导,提高质量。要加强对实践团队专业指导,选派团干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担任指导教师,鼓励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随队指导学生实践,提高学生调查研究能力。推动校地共建,鼓励实践团队发挥专业优势,以“揭榜挂帅”等形式研究真问题、提出真办法。
3.做好宣传,及时总结。要拓展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形式,及时对实践过程和成果进行宣传展示,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要做好活动总结、典型选树、研讨交流等工作,从学校、院系、团支部等层面开展“实践归来话成长”主题团日和交流分享活动,总结学习社会实践活动成效和经验。
4.强化保障,守牢底线。要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加强安全保障和过程管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坚守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底线,依法依规组织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派出单位要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为实践师生购买意外保险,加强安全教育管理,做好安全应急预案。实践师生要增强安全意识,自觉遵纪守法,充分研判天气变化和自然地质条件等,安全有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共青团河南科技学院委员会
2024年7月1日
(初审/贺松涛 复审/马婧丽 终审/张永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