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回大地,万物竞发。在第47个植树节来临之际,河南科技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分别于2025年3月12日和15日,赴辉县市薄壁“志气林”旧址和校内盆景园开展了植树节志愿服务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际行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血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3月12日,在薄壁山区的植树现场,师生们分工协作,挥锹铲土、扶苗培土、浇水定根,共栽植柏树30棵。学院党委书记郭超杰强调,此次活动不仅是生态实践,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我们要以“志气林”为镜,传承自力更生、科技报国的“百农精神”。
此次活动中,张庆连校友与师生们共同回顾了“志气林”的诞生历程。他动情地说,这片林不仅是艰苦奋斗的见证,更是红色基因的延续。希望青年学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大地、服务社会!
学生们纷纷表示,亲手种下一棵树,仿佛触摸到了前辈们奋斗的脉搏。我们将以张庆连校友为榜样,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3月15日,园艺园林学院组织青年学子走进校园盆景园,通过躬身劳动实践,在培土育苗中感悟百农精神,在躬身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这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课,将红色文化传承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让青年学子在挥洒汗水中体悟"劳动创造美"的真谛。
活动过程中,学生各小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先锋组”手持工具清理落叶杂物,以工匠精神雕琢校园环境;“技术组”运用课堂所学修剪技法,在蟠扎造型中展现专业素养;“后勤组”穿梭园区整理工具,确保每个环节高效运转。
"这次实践让我真正读懂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含义。"参与活动的同学擦拭着额头的汗水感慨道。在此次劳动中,同学们不仅掌握了盆景养护的实用技能,更在协作中培养了团队精神,在劳作中深化了对劳动价值的认知。一株株经过精心打理的盆景,既是校园环境的美丽点缀,更是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劳动精神的生动见证。
此次活动是学院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重要实践,通过创设沉浸式劳动场景,引导青年学子在躬身实践中淬炼品格,在服务奉献中深植爱校荣校情怀。园艺园林学院将持续打造具有红色底蕴的劳动教育品牌,让百农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培养更多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
(初审/刘璐 图文/刘璐 复审/王占魁 终审/郭超杰)